close

想想寫這篇的我也是很好笑,與其說為了捍衛某種價值,不如說就是純粹的不悅吧,浪費時間回一篇廢文的價值在哪裡?至少可以讓我brainstorm一下。以下針對每段作分析。

 

 

 

 

 

首先我要這樣子切入我的觀點。

大家都有閱讀,都能接受科學家、部落客、商人、藝人等在紙本上用文字表達的內容,有些內容甚至荒唐到是明顯的錯誤,或是意義不明。

 

  • 荒唐、明顯的錯誤、意義不明,就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我點題一下。

我認同書本的存在,書局的存在,就只是不認同購買書本的行為。

所以不要離題告訴我書本多麼有意義,是的,我也是看了書才有這種反思的能力,我當然知道。

對於哲學家的謬論、科學家欺騙的數據、文藝小說家虛構的幻想,我們已經習慣用紙本的模式吸收,把金錢跟時間都跟他們交換了,然而這個閱讀與「買書」的習慣卻像是存在已久的惡法一樣,沒人來解救被「欺騙」與「鼓勵」的制約。

 

  • 你當然可以不認同購買書本的行為,但是我看到喜歡想看的書,我仍然會去購買。而且就你的文字來看,你並沒有真正認同書本,畢竟對你來說,科學家說的是謊言,小說家寫的是幻想。你的文章則乘載著意圖解構購書行為卻徹底失敗者的心。

 

 

試想一下什麼是購買?購買書本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看到一本很不錯的書籍,然後覺得要把這一疊紙佔為己有,可以隨身攜帶,可以寫筆記,我們從口袋拿出鈔票,付完錢拍拍屁股走人。

請你注意到,我把買書的好處都列表出來了。

 

  • So wrong. 廣義的書籍,包括圖鑑、教科書、雜誌、小冊子,甚至古代的泥板與竹簡。買課本算不算是購買書本?算。但那是不是看到一本很不錯的書,想要把它占為己有?隨便抓一個小學生來問,他/她都會跟你說不是。你以為買了一本書就能夠隨身攜帶?那只限於小本的書籍,畫冊、圖譜,這些大型的書根本無法帶在身上想看就看。所以當你以為列出了好處,卻成為自己口中的謬論,是的,這本身是件好笑的事。

 

 

 

現在換你看看自己的書櫃,自己每一本書都有抄寫筆記嗎?有常常隨身攜帶嗎?如果答案是沒有的話,你顯然就是「書本購買文化」下的受難者。

 

  • 購書的重點在於哪裡呢?選書的過程?當下決定要挑哪本書的衝動?使用鈔票或信用卡?買回家要怎麼讀?讀完之後要放著還是借別人?對於喜歡書本的人,每一步都很重要吧。但是以是否有抄筆記與是否隨身攜帶來定義購書行為是不被需要的,就是以結果論,不、我要更正,是部份的結果論來試圖將一個複雜的行為下定論。而且你用的論點本身夠愚蠢到大部分的人不會認同。好歹也要用「是否從閱讀中得到任何的好處(包括知識、愉快、情感等等)」。更何況在娛樂用的書籍上面寫筆記是一件天理不容的事,對於許多愛書人來講,這根本是禁忌。

 

 

儘管可以「在家用最喜歡的姿勢閱讀」,然而這並不會是我們讀書的主要目的,並沒人買書的理由是希望自己裸體的時候可以閱讀《阿德勒心理學》吧?你買書的慾望跟動機都是被決定過的灌輸想法,其實根本沒有購買的意義。

 

  • 這段真的很怪,想要用前面的句子來裝飾與強調後段,卻頂多算是部分的動機,用一個難以讓人接受的例子來企圖說服別人的用意何在?

 

 

書本就像食物,書店就像是餐廳,當你餐餐外食又不擅烹飪,為什麼要買一堆生鮮食材呢?其實你可以做的是定期逛書店,就像是你肚子餓自然會找小吃或餐廳來吃,閱讀一本書的時間在書店跟自己家是一樣的,意味著去書店讀書並不會讓你有比較多的時間成本。

 

  • 用食物來比喻書本其實蠻OK的,但是比起生鮮食材,書本更像是已經做好的一道道菜,這樣你說的書店=餐廳才合理,不然就只是超級市場。你知道現在書店很難找嗎?你要討論成本,很OK,但是書局的成本不用討論嗎?沒有賣書,書店要怎麼生存?餐廳不會做賠本生意,如果書局不復存在,你要怎麼去window shopping?現在野生的書局根本超少,去了也不一定找的到自己喜歡的書,大部分的人也是在網路書店購書,而網路書店是無法讓你免費試閱全書的。因是,你的舉例並沒有太大意義。

 

我承認標題殺人是為了吸引注意,然而你依然可以檢討自己是不是買太多書了,你真的有在處理食材嗎?

 

 

  • 所謂的食材應該是文字,或者好吧,你把從書中獲取的東西稱作食材好了,處理食材指的究竟是閱讀的行為,抑或是讀完書後把它內化成思想或是行動的行為?

 

買書就只是把一疊紙花錢帶回家,在過去紙剛發明、印刷術剛出來的時代我能理解,如今已久早就是科技網路世代,花錢買昂貴的紙是過去的習慣,這件事情的價值卻早就已經貶值了!請注意書本給我們的內容是抽象的概念,並不影響你手上有沒有存在一本實體書,而出版社或是書店的業績是否會因此改變也不是你要擔心的,請注意:你自己並不是誠品的執行長,也不是墊腳石的董事長,你是消費者,你是花資本在購買昂貴紙張的受害者。

 

  • 即使買電子書,也依舊是購書的行為,或者你說只有買實體書才算,那好吧,我必須要告訴你,買電子書依舊很貴,尤其是教科書,甚至論文,一篇paper4.99美金,用30元匯率來算,將近150元買一篇可能不到10頁的paper,後面還有三頁是reference。對有在買書的人來說,空間才是最大的敵人,而不是資源或錢,你想要強調買書是沒有意義的行為,不妨放在這個部分,或是環保的議題,比較能夠引人共鳴。然後最後一段真的是超愚蠢的,出版社沒有賺到錢,有辦法再出新的書嗎?所有人都能夠接受電子書嗎?閱讀平板本身的價格可以買很多本書你知道嗎?

 

 

也許你要反駁我:「要找資料還是需要買書啊!」的話,那麼我就問你,你在肚子餓的時候每一次都是自己從冰箱的食材拿出來料理嗎?不,現代人大多都是外食族。

 

也許你要反駁我:「我就喜歡在家裡做資料啊!」首先請誠實面對你自己是否真的有這麼辛勤的使用家裡書本,然後再告訴我你完全不去圖書館或咖啡廳的時間有多久。事實上你只是沒有培養成一個習慣,也沒人告訴你這種真相,因此你的行為模式受限制而已。

 

  • 要找資料大部分的人都會用網路,或是用網路找需要的書,如果是圖鑑類的書,光是借不借的到就是個問題,還有歸還時間等等,對於需要長期做研究的人來說很不方便。當你手上沒有書,去咖啡廳的意義到底何在呢?你說的培養習慣應該要是多運用可近性高的資源例如圖書館的收藏或是電子書與網路上免費提供的書目資源。不要以為節省中間的內容會讓你的文章看起來精煉,只是很中二又沒看點而已。

 

那麼什麼時候買書是有意義的呢?當你為了佈置房間,為了做youtuber背景要一面牆,為了建立你除了買書以外無法建造的自我認同等等,那麼你花錢購買書本就是正常的行為。

 

  • 花錢買書可以是自己想看,想收藏,想送人,想學習,你說的完全不是一般會想買書的人的目的,那只是你的寫照而已。而且台灣的出版市場其實沒有像國外那麼欣欣向榮,很感謝各大出版社還願意出許多優質的翻譯作品給讀者看,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精通八國語言,能夠看懂所有的文字。至於你說的那種行為,用書牆壁紙比較快,不要浪費錢在書上,把這些書留給需要的人。

 

再說一件事實吧!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餘韻的資本花錢買書。

儘管你有,也不意味著你買書就是很好的行為。

 

  • 最後兩句話都是對的。的確不是所有人都有錢買書,但你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台灣真正會花錢買書的人根本不多,有很多的錢也不一定會拿去買書。有錢買書是不是很好的行為?對我來說是啦,不過用比較客觀的角度來說,交易的行為能夠帶動經濟,書、文學等等常常又跟一個國家的文化息息相關,不是你一篇文章能夠討論完的事。

 

當你要提購書是一個不必要的行為,你應該提出的是在資源上的浪費(錢、樹木、油墨等等),空間上的浪費,對生活或是文化的衝擊,並提出解決方案,像增加圖書館與線上資源,把所有的出版社充公(?),一個人發一台閱讀平板之類的,而不是毫無建構性的說出「因為買書沒有拿來做筆記或是沒有帶出門沒有意義所以買書本身是沒有價值的行為」這樣毫無邏輯且沒有有效論點支撐的話。

 

喔對了,你知道其實人類進食是沒有意義的嗎?你不需要嘴巴去咀嚼食物也能活,我只要幫你插根鼻胃管,每天灌流質的食物你就能活下去。更甚,如果你的腸胃道無法接受食物,也可以打靜脈營養針,這樣也能活下去喔。

 

想不想買書,有沒有錢買書,都是很個人的事。你不喜歡買書,不會有人批評你,但是當你宣揚買書是不必要的行為,就要有接受挑戰的覺悟,而不是在各個回文之間閃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ldking4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